天不丧斯文 - 学习 - 溪桥 - 我们爱西樵

天不丧斯文

阅读:19回复:0
发布于:2025-07-13 23:24
【原文】
子畏于匡,曰:“文王既没,文不在兹乎?天之将丧斯文也,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;天之未丧斯文也,匡人其如予何? ”

【解字】
兹:这里,指孔子自己。后死者:孔子这里指自己。与:同“举”,这里是掌握的意思。如予何:奈我何,把我怎么样。

【译文】
夫子被匡地人围困多日。说道:周文王之后,整个周代礼乐制度、典籍文献不都在我这里吗?如果上天要让这种文化毁灭消失,那么,后来者怎么还能接触到它。如果上天没打算让这种文化毁灭消失,匡地的人又能拿我怎么样呢?

【解读】
南怀瑾先生说,我们看到孔子在一个这样危险的情况下,他始终不以宗教精神,来个祷告,求神保佑。再说,这个时候,他如果谈军事精神,把学生马上一组织,变成战斗的力量,也很容易。但是他不来这一套,所以他始终是“子罕言利、与命、与仁”。他始终建立一个人文之道,处一切人、事,要自己增加自信。这一段说明他做人处世,处困难当中的精神。他这一次困难,如果不是身历其境的人,不容易体会。等于现在和年轻人讲抗战时期的情形,讲死了他们也体会不出那种味道。没有跑过警报,没有躲过炸弹,没有逃过难,那种味道年轻人始终不知道的。孔子当时的处境是万分危险,但他始终不动声色,不在乎。他反而慰勉学生,放心!死不了的。中国文化的责任落在我们的肩膀上,上天有意断绝中国文化,那是我们该死。假使上天无意断绝中国文化,那我们不会死的。这是孔子处患难中的精神。

靳大成老师说,“子畏于匡”的“畏”字是通假字,通“围困”的“围”。《史记》上说孔子团队在匡这个地方被围困了五天。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?原来,以前鲁国的阳虎攻打匡的时候,曾有学生跟着去过。现在他们团队经过这里,这个学生多了句嘴,说这里我们前些年曾经来过。这话被当地人听到了。阳虎长得高高大大的,而孔子的个头又有点接近阳虎。匡人就误会了,于是出动武力包围他们,拘禁了好多天。想来此时的情势应该相当危急,孔子就用这番话来安慰弟子们。他说周代文、武、周公传下来的文化和道统,既然已经传到了我这里,说明老天并没有想灭绝它。而我又是以继承和发扬道统为己任的人,那么匡人困我也只是暂时的,毕竟复兴周礼的重任在肩,上天是不会弃绝我们的。你细品品这话的意思, 既是给学生鼓劲,也是夫子自道,表达了他心中的志向和强大的自信。

华杉老师说,孔子气势宏大,以中华文化遗产的传承人自居。这种文化传承的责任感,影响着一代一代的读书人,到宋儒张载,把这种使命感、责任感,说到了极致:为天地立心,为生民立命,为往圣继绝学,为万世开太平。这就是学习的使命。匡人后来弄明白孔子不是阳虎,解围而去。
ilovexiqiao
管理员
管理员
  • 最后登录2025-07-14
  • 忠实会员
  • 原创写手
鼓励和支持 小编,与小编交流心得

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