还至本处
阅读:49回复:0
发布于:2025-07-08 14:53
出自《金刚经》第一品 法会因由分:
如是我闻:一时,佛在舍卫国祇(qí)树给(jǐ)孤独园,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。尔时,世尊食时,着衣持钵,入舍卫大城乞(qǐ)食。于其城中,次第乞已,还(huán)至本处。饭食讫(qì),收衣钵,洗足已,敷座而坐。 (译文) 这部金刚经是佛陀亲口说出来,是我(佛陀十大弟子之一阿难,拥有过目不忘,入耳即留的能力),很可惜佛陀已经入灭,所以后代的人再也无法听到佛陀说法。为了让后代的人也能知晓佛法,因此我(阿难)再一次重新讲出,让人记录下来留传后代。记得佛陀在讲这部经的时候,是在印度的西北方,国名叫舍卫国,舍卫国皇宫附近有一花园名叫“祇树给孤独园”,为什么会取这样的名称?因为花园里的树是由祇陀太子捐献的,因此称为“祇树”,而土地是由一位波斯匿王的大臣所捐献,他的名字叫须达多,须达多为人乐善好施,经常帮助孤独的人,所以这个花园的地名就叫做“给孤独园”,加上太子捐献树木,因此这座花园就取名“祇树给孤独园”。佛陀就在这里讲的金刚经。当时与佛陀共同生活的人有一千二百五十人之多,他们很多都是很有成就的出家人,有的甚至已经证到了罗汉果位及菩萨果位。 记得讲经那天的上午,释迦摩尼佛眼看就到中午了,所以就披上袈裟,拿着盛饭的钵,到舍卫大城去化缘。在城里化缘的时候,不分富贵贫贱,一家一家地化缘,化缘完了就回到原来的地方吃饭。吃完了饭,就把袈裟和钵及一些日常应用的器具收拾好,顺便也把脚洗干净,再把座位铺好坐下来。 南怀瑾先生导读:金刚经原文是没有按“法会因由分”等品类分段的,这是南朝的昭明太子做的分段,大家在念诵金刚经时,可以不用念诵上面的品段名。金刚经是一部很朴实的经典,这边的佛陀都是以常人的形象出现,不像其他经典里面的很多都会头上放大光明等。佛陀的出生地是在尼泊尔,但是大部分时间是在现在的印度地区弘法,现在东南亚一些地区还保持着等待出家人来化缘的习惯,出家人没来化缘之前,家里是不能自己先吃的,就是要把第一口饭布施给僧众,以示自己的虔诚。 还(huán)的相关组词: 还故乡 达本还原 老水还潮 |
|
|